故事从卖高价的富士机开始
本文作者:明子
今年四月应该是我要完成DC生涯三级跳的纪念,此时看到了PCHOME正在举办大赛的消息。为此,我暗自高兴,因为她成了激发我总结DC生活三级跳的原动力。于是就有了以下拙作。
喜欢摄影不知是我的天性还是受曾当过新闻干事的父亲的影响。高中的时候我就有了自己的相机,是青岛出的那种TOMA的傻瓜机;98年考上大学后,父亲又送我一台OLYMPUS的U70,那是一台银白色的很小巧的变焦相机,我非常喜欢它,是它记录下了我大学生活的点点滴滴,包括很多的欢歌笑语甚至不少的汗水和泪水。
但那时候的我很少拿胶片相机摄影的,道理很简单,一是作为学生心疼钱;而是相机太傻瓜了,不方便从事摄影。所以用那个胶片的傻瓜相机拍出的照片,很少是没有人的。
(1、这张照片拍的是烟台的塔山,这就是我用傻瓜胶片机拍摄的少数纯风景的照片之一。)
第一跳:傻瓜消费级——富士A303
2002年7月份我大学毕业了,终于可以自己挣工资了。刚踏上社会需要的是熟悉社会和工作,生活上感觉整天都是忙碌的。直到2002年11月,宿舍里拉上了宽带,我这才有空闲了解数码相机,并知道了这时DC的价位大约在3000元左右,是我能够承担的价位了。
当时我对于DC的了解很少,对网络媒体也不熟悉,于是就去了山东最大的商唱—银座商城看DC。那时候银座买的DC只有两个牌子,一个是索尼的P系列,另一个就是富士的A系列。我是看好了索尼的P7,喜欢它的样子,喜欢索尼产品的精致,并对此进行了一定的考察。而当时商场的富士A203和A303刚上市,正在进行声势浩大的促销活动,导购小姐不短向我推荐A303,还告诉我富士的相机有中文菜单而索尼的没有。经过她锲而不舍的“忽悠”。我决定富士A303,并潇洒的奉献上了4000元。
(2、这是我当时的富士A303,用后来的富士S602拍摄)
朋友看到这里一定会吃惊,富士A303怎么会4000元呢?就算是2002年11月也应该是3000多啊?!朋友您说对了。这次购买富士是我的一个痛。当时我刚走上工作岗位,自己从买过大件东西,父母建议我到大商场买保险,我就从命了。谁知这些大商场的价格比一般店要贵上20-30%,他们是为公款消费准备的,我这种工薪阶层怎么能去那里买东西呢?通过这件事我知道了,买数码相机要去我们该去的地方,在济南就是山大路的科技市常在买之前应该好好上网看看、查查,做到心中有数,俗话说:“谁掌握了信息,谁就掌握了未来。”这句话是没错的。
心疼买贵了是假的,好好利用相机拍PP是真的。有了数码相机,不能再抱怨舍不得花钱买胶卷了,反正是数码的,拍的好就存到电脑里,不好的就删掉,于是我的PP数量急剧上升,但伴随着的是精品不多。偶尔也会有张满意的作品。随后济南下了一场小雪,望着北国风光,心中默念着《沁园春·雪》,DC的一大好处迅速展现了出来:随时随地拍摄身边的东西。
(3、这张雪景就是那时拍的。)
从傻瓜机走向手动
过了不久,春天来了,拿心爱的DC去植物园拍了不少的花,可惜的是这款相机的微距功能不是很好。更重要的是,我发现这个相机无法拍出我渴望的背景虚化效果。看着MM在花海中,背景总是那么乱,要是能使背景虚化该多美啊!这段时间我曾傻傻的认为,能拍出背景虚化,就是专业摄影了。现在想想,真是好玩。
(4、现在坛子里流行白玉兰,我也来一张用去年用富士A303拍的白玉兰。)
后来又发现傻瓜DC的不少弱点,譬如说,没有手动功能,只能AUTO,然后按一下快门,拍出的PP其实就是看的创意和构图,缺少技术性。更不用说什么白平衡、曝光补偿、连拍、多重曝光……我那时还不太会用Photoshop,这样拍出来的PP有时简直不堪入目。还有,富士A303的3倍光学变焦明显小了,我喜欢大变焦的。总之,我慢慢的发现这款相机唯一让我满意的地方就是300万象素,我用的足够了。
(5、这张烟台海滨主题雕塑就是我早期满意的作品之一,可以看出来,烟台的海滨是那么的美丽、迷人。)
第二跳:高档消费级——富士S602
鉴于富士A303不能满足我的很多拍摄需求,鉴于10个月以来攒了不少的米,大约有了5000元的预算。我断然决定在“十月一”以前升级我的DC。
这次升级可就不能像上次那么傻了,首先购买地锁定在了山大路科技市场,然后购买前一个月,也就是2003年8月25日我注册了PCHOME社区,从此开始深入潜水,偶尔冒出个泡泡来请教DX,那时候的我去的比较多的就是富士区和器材区,生活区很少去。在那里我主要看三个方面的内容:相机的大致价格(谨防再次高价购买);相机可能出现的问题;相机的功能及拍出的PP。
一个月的潜水让我弄明白了光圈和快门的意义,因此决定上一个有手动功能的相机。这样基本锁定了富士的S602,奥林巴斯的C750或5050,佳能的A70。
因为我有5000的预算,样子小气的佳能A70迅速得以PASS。
关键在于S602、C750和C5050的抉择。
用“抉择”二字一点都不过分。我当时有这么几个考虑:
C5050最大光圈大,做工精致,而且有翻转LCD。可惜变焦只有3倍。C750是10倍变焦。可惜定位是中档的,而且附加功能不丰富。S602哪里都好,就是有漏油和黑斑的潜在威胁。记得当时富士区一个DX整理出了所有关于S602的问题,吓死人了。最终我决定购买富士S602,这是基于以下考虑的:
富士S602是高档消费数码相机,功能多,定位高。虽然602的问题多,但用的人也多,为什么大家都买呢?肯定是好,性价比高。黑斑、漏油的现象,在后来生产的机子中已经很少见了,尤其是机身编号是3QW打头的几乎很少有问题。用富士A303积累下的感情以及在PCHOME富士区留下的感情。
终于,我于2003年9月20日,在山大路的中之杰数码公司购买了富士S602,4400元,三星128M的SM卡300元。
潜心钻研经典S602
有了富士S602,第一个收获就是能拍背景虚化的PP了。经过我的潜心研究,得出了2.8的光圈+最大变焦=背景虚化的PP,并应用于实践,获得成功。以后我不知用这个很多人都知道的理论给了很多朋友及时的帮助。
(7、这就是我第一次拍出的背景虚化的PP,背景是济南趵突泉)
然后就是研究光圈优先A和快门优先S还有全手动M和程序模式P。个人很少用M档、P档和S档,倒是经常用A档,一个是为了控制景深,还有是在光线暗的情况下用大光圈防抖。我一直寻找机会使用S档。
(8、终于有机会用S档了,那是在一个临近傍晚的时候,刚好在趵突泉用S档拍水流。这张照片就是我成功的掌握了S档的证明之一。)
接着又在一直寻找机会使用S602的连拍功能,终于在济南的野生动物世界找到了机会,拍动物的精彩动作,DC的快门时滞太可怕,此时不用连拍用什么?
(9、看,苹果就在狗熊的大嘴前,这算是成功的抓拍吧?还要感谢相机的连拍功能。)
在咱们的论坛上学会了磨皮功夫,首先想到的是给父母拍照,然后磨皮。父母看了我的作品很吃惊,一是惊叹于我的背景虚化本领,说我拍的有点专业;我听了这句话很惭愧;二是惊叹于我的后期处理本领,让他们在照片上年轻了许多。他们虽然说这样看起来不真实,但我知道他们心里很高兴的,其实我的心里更高兴的。下定决心为父母多拍好PP!
(10、这就是我为父母拍的PP,背景是烟台的一个广场,因为我想在父母面前拽背景虚化,就没拍好广场的背景。)
我在黄山的离奇经历
十一过后去了一趟黄山、千岛湖、南京。拍满了128M的卡还嫌不够用。因此决定再上一张256M的CF卡,这下够用了吧!我在黄山上还有一段关于摄影的离奇经历,我当时是这样记载的(原创):
这时,环山的栈道突然转了一个弯,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两位老人和两架三角架支撑的相机。爱摄影的我,立刻停了下来,顺着两位老人相机镜头对的方向望了过去:对面雾蒙蒙的一片,或者说雾气是时有时无,随风传送。
停的时间长了一些,我们看到了“云消雾散”的奇景:雾慢慢的稀薄了,淡淡的,宛如无数条尼伦纱在眼前飘动。较高一点的山慢慢的露出来,石缝里仍有几缕贪玩的烟雾在嬉戏。雾渐渐飘移,飘过山腰,飘向想象中的云海。
对面山坡的一切还不是很清晰。
最终,雾气转淡了,我看到了这是由不少光滑的巨石组成的半山坡,巨石间张满了苍劲的松树,刚下过的一场雨使得巨石和松树都很清秀。
老人那边忽然嘈杂了起来,我知道他们在为此时的美景互相称道,同时抓紧时间用相机记录下了这一刻。
他们按下快门的那一刻,我迅速将眼光由两位老人又移向了对面的山坡,此时的山坡一半彻底的清晰了,露出秀丽的山石和挺峻的松树,巨石中心的一棵松树的形态尤是怪异,它突兀一株,拔地而起,宛如鹤立鸡群。同时山坡的另一半却在浓雾的笼罩中,白茫茫的一片,这一片天鹅绒正在飘逝,有我说话的功夫,已经烟消云散了。
我想,老人抓拍的景色就是这“半边山景半边雾”的神仙画卷吧。拍完这张片子后,两位老人互相击掌庆贺,仿佛“抓”到了人世间最美丽的东西。他们的确捉到了人世间最美丽的东西,不仅是美丽,还有可爱、动人……(还有一半,待续)
(11、这张就是在这个地方发生的这个故事。)
我在黄山上还有一段关于摄影的离奇经历
在老人身边停的久了,老人反而对我们产生了兴趣,他们很真诚的邀请我来看他们的摄影。听口音,他们像是台湾人。
很明显,两位老人年纪很大,这从他们迟缓的行动上可以看出,但他们的思维反应相当的敏捷,尤其是对于眼中美景的反应;他们是经历几十载的人生伴侣,随和自然而又互相关爱的一举一动都让人艳羡;他们都酷爱摄影,这从他们的装备投入上就可以看出——一部是尼康单反相机,另一部是古老的哈苏单反相机。老哈苏单反相机并不多见,它代表的是一种古老而又精湛的技艺,是历久弥香的。他们还有为数众多的摄影配件,有沉重稳固的三角架、有大而多的镜头,还有平时只有在影楼才得以一见的测光仪……
众多的器材和一堆包包让我惊叹,“俗不可耐”的我首先想到的是两位老人怎么将这么一大堆器材背上了莲花峰(即使坐索道,也需要走好久)。但两位老人确确实实做到了。
支撑他们的是什么?
他们肯定有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作为台湾人,他们二人不远万里来到黄山,他们没有轻轻松松的跟旅游团,而是选择了自己辛苦的安排行程,自己捕捉旅途生活的点点滴滴。这不是草率的旅游看光景,更不是冲着黄山的名气而附庸风雅,他们是为祖国的大好河山而来的,他们要慢慢的、用心感受这大好河山的美丽、壮观。
他们肯定有对摄影的执着追求。他们不顾年事已高,不辞辛苦带着如此庞大的器材上山,这就是一种追求,一种生活的追求。他们的两个相机完全可以只带一个三角架,但他们还是带着两个,与其他众多而又齐备的器材一起显现出了主人对于摄影的认真,大有同仁堂的“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店训之严谨。在拍摄刚才那张半云半山的片子时,他们或许等了几分钟,或许等了几个小时,最终得到了一张值得两位老人弹冠相庆的成果,这不正是一种难得的执着和毅力吗?我常常赞叹抓拍动物一瞬间的摄影技术,敬佩摄影家耐心、沉着的心态,却忽略了风景摄影中同样需要这种精神。山是不变的,但树木是变的,气候是变的,天气是变的,光线是变的,视角是变的……无论什么时候,无论拍什么,摄影都需要用心。
他们之间肯定有淳厚的爱情和生活的激情。一对老年夫妇,能到黄山,已经很难得了。像他们那样如此去接触大山,品读大山,这得需要多么积极的生活态度?!受他们影响,在黄山上,我的脚步越来越轻,我一路走过狮子林、走过西海、走到了莲花峰,在那些人迹罕至的小路上,在那些绝美的风景点,我一步步的验证着自己的年轻,验证着自己对于大好河山的热爱,验证着自己对于美好生活的激情。能从莲花峰下来,我的心已从惭愧变成释然了。
两位老人,我敬佩你们!
我拿出了我的相机,与两位老人的相机端在了一条线上,镜头对着对面的小山坡。说实话,此时的我有点拾人牙慧的感觉,但老人微笑着欢迎了我的加入,大自然是无私的,黄山是无私的,老人也是无私的。这是我的灵魂在学习,这会带来我以后独立的创作。
等了有一段时间,我按下了快门。我立刻知道,我们三人是几乎同时按下快门的。
这张照片的主题是黄山的雾,照片下有我的题记:“黄山的雾,是黄山的妆点,黄山的意境,是人们的幻想和探索。正是这层层迷雾,使大自然显出真正的伟大、和谐、坦荡和洒脱,让你饱尝一种突然、强烈而有毫无保留的自然与人生间的融融感化和无与伦比的激奋。——2003年10月18日黄山莲花峰”
依依不舍的告别了两位老人,我们下了莲花峰。
(12、这就是我拍的那张,忝列其中了。)
抓住生活中的每一点
整天拿着富士S602在单位晃悠,大家都以为我是摄影高手,因此就来活了。同事让我帮她拍婚礼,这是我第一次给人拍婚礼,以前一点经验都没有,很紧张的。这时候就凸现了DC的好处,我告诫自己,调到A档,调好白平衡,只要构好图,然后不顾一切的乱拍一气,总会有成功的。这不,还真是!
(13、同事婚礼上很好的抓拍,吹蜡烛。)
总是拍风景和人像,突然发现长进不大。这不,又玩起纪实来了,这是献血那天拍的,主要是想拍出一个神圣的意境,参考了非典时期的一些经典作品。
再亲不如家乡亲。一个人在外工作,难免思乡愁绪,好在可以把思绪寄托在摄影上。每次回家,我都要背着相机回去,很想多为家乡拍几张好的作品,算作在外游子对家乡的美好祝愿吧!
(15、雪天摄于烟台海边)
好多人抱怨:想摄影没有好风景,想摄影没有好模特。我也曾是抱怨这个的一员,但现在我不这样抱怨了,因为身边可以拍摄的东西实在是太多了。只要用心观察,就能有好的发现,好的作品。
(16、这是我的领花,平时从没想到去拍这个,但一旦拍了,还真不错!)
关于拍静物以及使用微距。看到玩家版主拍的兵人后,羡慕的不得了,尤其是用光和背景。于是自己拿xiaobai朋友的ZIPPO火机研究了一下,拍出了几张满意的PP,尤其是背景的选择有很大的进步,总的感觉黑的背景就是比较好,这样就可以对主体用点测光了。
恶梦突然就开始了。爱机富士S602于今年1月14日碰了一下,当时在三角架上,谁知三角架朝前倒去,幸好有uv保护,但镜头缩不回去了,开机也不动了,好像镜头的机械装置有问题了。液晶屏显示:对焦错误!
值春节到来,假期过长,销售商家说最好过年后再修,于是我狠了狠心,决定春节后再送修。春节回家休假,一休就休到2月6日回单位,当天立刻把相机送到销售点,他们答应帮我返修。
2月13日我等了一个周,想问问修的怎样了,是否要换镜头,销售商给富士公司打了电话,告诉我已经修好了,正在邮寄的途中。
2月16日,销售商通知我来领相机。经过了这场灾难,我以后更加爱护自己的相机了。
(18、就是为了拍这些PP时,把相机摔的。)
准备这篇文章的时候,正赶上台湾的“3.20大选及公投”。我们都希望祖国的统一强盛,作为DC爱好者的我,该做点什么呢?想了又想,我走到了这里。在我用S602拍摄的所有PP中,我用在这篇文章中的最后一张就是这张。我祝愿我们的祖国和平统一、繁荣昌盛!
数码单反 不可逃脱的宿命
第三跳:数码单反——尼康D70
记得坛子里的一个朋友说,他曾把他的两个朋友带到了PCHOME上,结果把这两个朋友都毒倒了,害的人家的妻子想揍他。我看了这个笑话,觉得挺有意思的。但谁能想到,我也在这里被毒倒了。
最初让我对富士S602不满意的主要原因还是景深问题。时间是2004年1月份。虽然当时我已经能够拍出效果不错的背景虚化,但有一个制约条件,那就是大变焦。这样一来人就特别大,背景都没了。我在坛子上不断的混,也知道景深问题是DC的通病,要想克服它,只有一条路,那就是DSLR。
于是我就开始关注DSLR,当时刚好是廉价单反机佳能300D火的时候,所以我就基本锁定了这款机器。
真正将我毒到的那张PP就在下面,这是第5元素版主拍的“DC使生活更美好 (街头抓拍)”。可以看出这张PP的景深控制非常好,我一次性的就被他毒倒了,我给他的回帖是:“单反的景深控制就是棒。我的602想要模糊背景必须大变焦。焦距还控制不好。”以后的日子里,我的脑子经常浮现出他的这张PP,这个景深效果就是我理想的景深效果!
(20、转载了富士区第5元素版主的这张PP,再给大家放一次毒)
对一名刚毕业2年的工薪阶层来说,投资DSLR是一项很大的工程。我把我的想法告诉了父母,他们开始有点不满意,原因是我的S602刚买了5个月。他们认为我当初为什么不一步到位呢?
我告诉他们,从A303到S602再到DSLR的升级过程是符合爱好和水平的发展规律的,我不能跳过任何一个阶段去发展。就这简简单单的几句话,他们居然信了。于是就首肯了我的计划,前提是卖掉S602(那是必然的)。
于是就开始造DSLR的预算。
经过一番精确的计算,我在今年二月份能够以绝对的优势买到300D,说不定还会配一个好镜头。就在这时D70铺天盖地的出现了,并与300D进行了一场前所未有的大战。我是初次上DSLR,不用涉及一个用谁家的头的问题,所以应该慎重的关注这两款机子。感谢D70的出现及大家的炒做,让我又坚持了一个月。这一个月,让我长了不少知识、见识,也让我进行了痛苦的抉择。最终我决定放弃300D,上D70。具体怎么做的这个决定就没必要说了,PCHOME论坛里的C、N大战已经够详细的了。大家感兴趣的话可以看看我写的“佳能300D大量增产之我见”。http://digi.pchome.net/cool/2004/3/17/3_101765.php?rpcount=123从这篇文章中你会看出我对这两款机子的印象以及研究。
(21、我决定购买的DSLR就是这个东东)
中毒后等待升级的日子是痛苦的,尤其是面对着这两个难分伯仲的选择。在我进行抉择以及等待上D70的日子里,许多网友都给了我不少的意见和建议还有帮助和支持,他们是:dr-jiang、shinji、三原色、议路、白鸟丽子、大肚硬盘、单纯、ZZZzzz、月落西山……向他们表示感谢。
尤其是dr-jiang,他是“第九军区”的护法,也跟我一样中毒了,准备上300D,我们经常在网上交流有关DSLR的问题。后来我才知道,他竟然是折腾帮 “5.25外滩事件”的重要参与者,而且是重要中毒者。看到他被任我行的放毒毒到的郁闷的样子,我笑的肚子都疼了。这张照片就是他的。
在我已经攒够了足够的米,只等济南来了D70以及18-70的套头,我就出动了。当然还要参考一个合适的价位。经过等待D70的砺炼,我的耐性明显好了,中的毒也轻多了,我会坚持住的。
尾声:
很欣赏一位摄影家说的话:摄影是门艺术,而不是器材。好的相机有助于你拍到成功的作品,但真正关键要素是你的眼力、你的感觉,以及你怎样使用这些器材。我认为我之所以能有信心不断升级我的相机,因为通过每次升级,我的眼力、感觉以及技术都在进步,而且在升级过程中我能尽力将手中的兵器发挥出它应有的作用。
至此,我的DC生涯三级跳完毕。
我无愧于每一跳,但我还希望,D70是我的最后一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