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航救星?酷壳iPhone6充电版推出
手机续航可谓是目前手机行业的头号难题,并非适用于摩尔定律的锂电池,完全根本上芯片的发展速度,因而在面对发展迅猛的手机芯片,电池自然就招架不住了。
对此整个行业想出了不少办法来改善续航能力,大电池、充电宝、快充技术、省电技术等都是为了延长续航而进行的努力,不过它们都有着各自的局限性。
此前酷能量曾经推出过一款智能手机壳产品,它将背夹电池与手机保护壳结合在了一起,并且最大程度上保证了美观,完美的解决了美观与续航的结合,受到了不少苹果用户的认同。但是酷壳仅有iPhone 5/5S版本,这让不少iPhone 6用户有些无可奈何。
现在酷能量终于推出了酷壳iPhone 6充电版,由于两代iPhone设计上的不同,iPhone 6版酷壳也有着截然不同的设计,那么这款酷壳到底有着何种改观,其使用效果有如何呢?我们今天就来通过实际使用,来坚定一下这款新品。
无下巴美观设计 手感质感上乘
iPhone 6版本酷壳,秉承了酷壳产品的理念,坚持无下巴的设计,搭配酷能量自主研制的Light Sync接口,让iPhone 6套上它之后,依旧可以保持精美的外观。
上手这款iPhone 6的酷壳,我们发现其边框相当薄,并且有着浓厚的金属气息。实际上,这款产品的边框是镁铝合金材料制造,经过了CNC数字切削工艺切割,表明进行阳极氧化处理,使得整个边框金属光泽明亮,同时手感也非常优秀。
不过这个边框的最大特色还应该是一体成型,此前的iPhone 5/5S版本的边框是留有连接卡口的,而其就算贴合的再严密,也是会留下缝隙;而这个一体成型的边框,则可以完美的将手机嵌入其中。
背部的电池与外壳层,除了适配iPhone 6的相应尺寸外,在外观上与此前的产品差距不大,其使用了聚碳酸酯注塑,表面亚UV印刷,整体上质感优秀。
然而背部的玄妙是藏在其内在的,首先其继续使用酷能量独家研制的Light Sync接口,它兼容苹果原装的数据连接线,不必改用USB接口。
最重要的部分则在于电池,得益于尺寸的增大,iPhone 6版酷壳的电池容量大增,2400mAh的高能量密度电池,已经元高于iPhone 6本身的电池容量,因此理论上酷壳将使iPhone 6提高至少1倍的续航时间。
其次由于高能量密度,其厚度得到了有效的控制,在使用酷壳后,仅增加4.1毫米的厚度,最大程度上保留了iPhone 6的精致美观。而这点厚度的增加,相比续航时间的大幅度提升,已经可以让绝大部分用户接受了。
酷壳对电池性能和安全十分重视,因此电芯选用了与iPhone6内建电池同样的供应商。酷壳所使用的电芯不但有很高的能量密度,可以在轻巧的体型内获得大容量的电量,更重要的是它十分可靠,用户的安全是最重要的。
安装使用方便 避免意外损坏
设计上的改变,自然也就导致了安装使用的改变,这次的iPhone 6版酷壳,在安装上明显要比前代产品更人性化,并且避免了用户安装所导致的意外损坏。
iPhone 6版酷壳采用抽拉式的安装方法,背部是可以从边框上拆下来的。
边框上有一道明显的轨道,这就是为了安装手机所设计的。
使用时首先将iPhone 6放置于边框内。
之后将背部电池层沿着凹槽轨道向上推进。
最后将Light Sync接口扣进手机的Lighting接口即可完成安装。
使用方式上倒是没什么不同,长按背部的开关按钮即可开始或停止充电;单机开关则是显示当前酷壳的剩余电量。
上手一周实测 每天少充一次
那么iPhone 6版酷壳的使用表现如何?我们马上来实战测试,以下内容全部是我们小编实际使用一周的真实感受。(测试员绝对的手机重度使用用户,无时无刻的都在连接着各种电源)
首先在手感上,侧边的金属框有着很优秀的手感,但是背部的手感就要比金属边框差了一截。实际使用起来,会牺牲iPhone 6的纤薄感,重量上也会有明显的区别,这对于酷壳的使用时无法避免的,而其续航能力能否值得我们妥协,就要看酷壳能提供怎样的续航体验了。
对于我们这种重度使用用户来说,装上酷壳在不用手机的情况下充电是不太可能的,使用场景基本都是边用边充,因此它必须要充电快。酷壳的输出功率为5V/1A,属于iPhone 6的标配,但就实际感受而言,确感觉略微要快于线充。至于给酷壳充电的速度,iPhone 6的原装充电器2小时可充满,若是有iPad的充电器的话,充电速度会更快,毕竟酷壳的最大充电电流可达2.1A。
而大家最关心的续航问题,酷壳在满电量的情况下,可以给iPhone 6充80%左右的电量,相当于一块额外的电池了。而在边用边充的情况下,在酷壳满电量的情况下,充到没电也是可以基本做到等效80%电量的。
那么我们来分析一下,这80%的额外电量意味着什么。以我们这种重度使用用户来说,在手机50%电量的时候出门,是必带充电宝的,否则基本不可能坚持到回家。而酷壳提供的是一个让你坚持到有电源的时间。小编就曾带着50%电量的iPhone 6,套上酷壳去了发布会,在一下午的重度使用后,成功开机回到家。
对于酷壳这款产品,实际用下来一周,它给予我们的最大感受,总结为这样一句话其实就够了:每天可以少充一次电。同时也在某种程度上,让我们告别充电宝。
不过酷壳还是有些让人遗憾的地方,其在为手机充电时,发热情况的控制并没有线充号,温度会比线充时高一些,毕竟两块电池同时工作,发热情况叠加,确实不好控制。这点希望酷能量能在之后进行改进。
对酷壳及酷能量(kuner)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关注其官方网站或者微博/微信进一步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