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8月16日,深圳迎来一场科技与创新盛会——2025英特尔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大赛总决赛暨颁奖典礼。历时五个月,赛事吸引全国2817支队伍,涵盖中小企业、高校师生、行业工程师、独立开发者及青少年群体。最终40支团队进入决赛,在工业、教育、心理健康、娱乐、办公等垂直领域展开角逐。此次大赛不仅是一场技术竞技,更是一场生态聚合与产业前瞻的集中展示。
决赛中,多支团队项目亮眼。动力电池多机器人自主协作拆卸系统获个人赛道特等奖,该项目针对新能源产业链痛点,通过多模态感知和本地推理,提高拆解效率与安全性,并在产线上完成验证。企业赛道特等奖由必优科技的ChatPPT夺得,这款基于AI PC的文档智能体支持本地化部署、多模型协同生成高可信度演示文稿,注重数据溯源与隐私保护,已服务数百万用户。
鲸娱秘境团队将AI引入线下沉浸式游戏,用AI NPC和图像识别替代传统交互,已在北京开设多家体验店,并计划通过本地化模型提升互动真实性。芯绘云匠团队开发面向职业教育的虚拟实验教学平台,利用OpenVINO和可视化交互技术帮助学生理解抽象概念,目前正试点推广。贴贴爱团队为阿尔兹海默症患者设计轻量级AI管家,结合语音交互、智能相册和手环服务,实现线上线下联动,展示AI在养老与人文关怀领域的潜力。
这些项目背后,是英特尔在硬件和软件工具上的持续投入。2025年发布的酷睿Ultra 200V系列处理器,为AI PC提供高达120TOPs算力,相比上一代,NPU吞吐量提升约4倍,GPU提升约3倍,功耗降低50%,支持30B参数级大模型本地高效运行,为开发者提供坚实算力基础,同时兼顾隐私保护与实时响应。OpenVINO、oneAPI、Intel Extension for PyTorch等工具优化深度学习框架,加速模型训练与推理,AI PC Open Gateway和OPEA企业AI开放平台提供统一API和可快速验证的AI模板,显著降低开发门槛,让开发者能快速构建并验证AI应用,实现快速落地。
大赛也凸显产业生态协同价值。联想通过“天禧生态”为AI PC应用开发提供软硬件一体化支持,惠普发布《AI PC全链开发密码》提供方法论和实操指南,扣子联合英特尔推出Coze-AIPC平台,实现端云协同智能体开发,腾讯应用宝借助Bridge与Celadon技术实现跨端AI体验。这些合作保障赛事顺利进行,也为优秀项目提供从原型到落地的商业孵化路径。据统计,本届大赛已有100余件作品完成原型部署或真实场景应用,展现赛事在推动创新落地方面的实际价值。
在问答环节,参赛团队代表普遍认为,大模型提供基础能力,但成功关键在于贴合实际场景与个性化创新。必优科技通过多模型协同和溯源机制提升内容可靠性,鲸娱秘境通过云端与本地模型结合优化游戏互动真实性。多数团队强调,AI不是单纯替代人类,而是提升生产力、创造新机会的工具,未来的发展在于人与AI的协同创新。
英特尔公司副总裁、英特尔中国软件技术事业部总经理李映博士表示:“本届大赛充分展示了AI应用从实验室走向产业的实践能力。无论新能源、教育、娱乐还是养老领域,开发者都在将大模型能力与场景需求紧密结合,实现技术与价值同步落地。赛事不仅发现优秀项目,更提供开放生态,让创新快速验证、迭代与产业化。这种从创意到应用的闭环,是未来AI发展最关键的动力,也是推动AI普惠化的重要路径。”
李映还概括了人工智能应用的几个趋势:云-边-端协同架构日益成熟,云端负责大模型训练与跨场景决策,边缘节点承担实时计算,终端处理本地隐私和轻量任务;大模型与传统AI互补发展,自然语言理解和多模态交互外,传统AI在视觉识别和垂直场景执行力上仍具优势;人性化与个性化体验成为应用核心竞争力,个人专属AI代理、情感计算、多模态交互将成为未来创新重点;低代码和无代码平台普及进一步降低开发门槛,使AI创新覆盖更多人群,包括青少年。
总体而言,2025英特尔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大赛不仅是一场技术比拼,更是一座“创新孵化器”。它将开发者创意与产业需求对接,把AI从实验室和云端带入真实生活场景,推动创新落地。从新能源电池拆解到教育虚拟实验,从沉浸式游戏到老龄化社会关怀,从企业文档助手到跨端AI体验,AI正以可见速度渗透各行各业。随着云-边-端架构完善、大模型与传统AI结合及开发门槛降低,人工智能正逐步进入普惠创新阶段,而本届大赛为这一未来提供了生动注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