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过去一年时间的手机市场中,小屏机型得到了空前发展,尤其是在高端市场中,涌现了多款精品小屏旗舰。如果从中选取一款代表作的话,那无疑就是小米15标准版了,无论是品质上还是市场销量上,都展现出了无与伦比的实力。
在新一代的小米17系列中,小米17 Pro的出现或许会分流标准版的用户,不过论及小屏体验的话,首推还是小米17标准版。
设计:超窄边框握持感舒适 M10屏幕高效发光
小米17标准版在设计上更显小巧精致,屏幕尺寸小幅调整到6.3英寸,重量上基本没有变化,整体手感上却有着截然不同的感受。
造成区别的首要因素,自然就是更圆润的R角设计了,拥有更大弧线的四角区域,与手掌的贴合感更紧密,自然就有了更舒适的手感。
更窄的四等边超窄边框,将黑边框控制在了1.18mm,更窄的边框有助于提升显示效果,在亮屏瞬间就能感觉到屏幕的震撼效果。窄边框也变相提高了屏幕尺寸,进而让小屏手机也有了大视野效果。71.8mm的机身宽度,也是单手握持的黄金尺寸了,实测单手即可掌控整个屏幕宽度,点击边缘上的图标,拇指即可轻松覆盖到。
在机身造型上,小米17标准版则是纯粹的直屏直角边造型,在侧边采用了金属材质,并拥有更大面积的直面区域,可以轻松立在水平面中。在边缘区域采用弧度过渡来提升手感,从侧面来看的视觉效果也十分纤薄,毕竟整机厚度也才8.06mm。
机身同样采用直面造型,雪山粉、冰融蓝、黑色、白色四种配色清新好看,采用玻璃材质,通过丝绒喷砂工艺加强顺滑细腻手感,还支持了IP68+IP69防水防尘能力。
镜头区域的设计与前代有较大区别,不再使用平整的镜头Deco,而是通过多层阶梯式设计,大幅度降低视觉厚度。毕竟非全包的造型,会让人感觉整个区域没那么厚重,也不会有视觉上的头重脚轻。
小米17标准版的这块6.3英寸屏幕,是小米首次深入到屏幕发光层,显示出小米的技术实力。屏幕采用了全新的M10发光体系,最重要的变化就是使用了新型的红色发光材料,拥有更高的发光效率。
关键参数上,提供3500nite峰值亮度,这个亮度可以实现25% APL,也就是整个屏幕25%的区域都可以达到这个高亮度,因此不是数字上的高亮度,而是非常具有实用性的高亮度。默认全程DC调光,也完全无需担心低亮度使用会“瞎眼”了。
性能:小屏性能暴力释放 游戏发热骤降
配置方面永远是小米数字旗舰的卖点,小米17标准版在这里自然不能含糊。第五代骁龙8至尊版、LPDDR5x内存、UFS 4.1闪存,3D环形冷泵散热、7000mAh大电池,100W有线快充+50W无线快充,这套配置带来的体验如何,我们直接来看测试表现。
常温环境下跑分成绩370万,与工程机的跑分成绩有一定的差距。小米17毕竟是一款小屏手机,在性能释放上肯定与大尺寸旗舰有差距。当然,配备新旗舰平台的小米17标准版,在操控的流畅性表现上肯定不是问题。
游戏实战上首先看《原神》,极高画质+60帧模式,30分钟平均帧率59.87帧,帧率曲线十分稳定,个别波动情况的帧率下限也能有45帧,显然流畅度方面不是问题。真正影响体验的是功耗表现,平均功耗仅为3.68W,比之前要低很多,相应的在发热上也比较低,正面41.7度,背面41.8度,游戏手感相当好。
在负载更大的《崩坏:星穹铁道》中,我们开启非常高画质+非常高分辨率,在黄金时刻场景进行跑图测试。小米17的实际表现实在超出想象,59.6帧的平均帧率,显然在流畅度上不是问题,帧率曲线几乎就是一条直线。平均功耗仅4.9W,发热很低,正面41.3度,背面43度。游戏体验已经与其它小屏机拉开了显著差距,尤其是发热表现,43度的表面温度,是可以手持继续游戏的,而其它小屏机在这项测试后期,要么就是控制帧率,如果火力全开的话,温度肯定失控,会烫到无法手持。
小米17标准版在电池上再次进行了大幅度的提升,7000mAh电池足足比前代多了1600mAh,而实现大容量的方式就是力大砖飞,16%的硅含量是之前6%的2.5倍以上,能量密度飙升到了894Wh/L,而且在澎湃G2芯片的支持下,电池在2000次充放循环后,还能保持80%电量,持久并且耐用。
小屏、大电池、高能效的组合,让小米17的续航能力十分优秀。3小时连续测试后,剩余电量还有77%,理论上能连续使用13小时,每天充电1次就能全天候使用。如此高续航表现,实在让人挑不出什么问题。
在快充方面,小米17提供了100W澎湃秒充,并兼容了100W PPS通用充电协议,能通过更多的充电器进行快充。实测从1%电量开始熄屏充电,48分钟即可充到100%,66分钟结束涓流完全充满。1小时充满7000mAh电池,充电速度很让人满意了,低电量的快速充电也很可靠,5分钟即可充到20%,20分钟即可充到53%。
从测试结果来看,小米17的性能体验是超预期的,已经打破了我们对小屏机型的固有印象标签。
影像:高动态细节满满 随手就出片
小米17配备全焦段5000万像素后置三摄,主摄采用光影猎人950传感器,拥有1/1.31英寸大底,f/1.67大光圈,像素尺寸1.2μm,13.5EV加上双原生ISO Fusion Max与Staggered 逐行多帧 HDR,能带来更好的光影层次感,使照片不错过任何细节。
超广角镜头采用OV50M传感器,提供102度大视角。长焦镜头使用JN5传感器,支持OIS光学防抖,提供60mm光学变焦和120mm无损变焦。值得注意的是,三颗镜头均进行了三种镀膜逐片部署,在光学层面会有更纯净的表现,能够进一步减少鬼影和眩光情况。
白天样张中,小米17是可以做到随手一按快门就出片,主摄具有的高动态支持,让画面充满了层次感和细节。样张中的天空就还原了蓝天与浮云效果,同时在屋檐下的阴影区域,也保留了木质的雕刻细节纹理。
在主摄与长焦镜头接力下方便了构图,各个常见焦段的清晰度高,变焦后的细节保留完整。并且依旧保持了高动态表现,画面充满了层次感。
对变焦的终极考验,其实还得是夜景。由于小米17配备的是一颗直立长焦,因此我们只看常用焦段的变焦表现,在5X的无损变焦中,远景能够还原出景物主体,画面清晰不糊,同时画面纯净无噪点,对一颗非潜望镜头而言已经是够好了。
总之,小米17在夜景中非常出片,该有细节的地方全都保留,像是夜空中的灯柱效果,不同颜色灯光组成的图案也能精准还原色彩,水面的倒影也是细节满满。对高光部分的压制非常出色,这么多张样张都没有出现点光源的眩光效果,鬼影出现的情况也大幅度减少,看来这次的镀膜是真的很有用。
再来看看视频拍摄的表现,小米17标准版在光线条件优秀的场景中表现出色,拥有高清晰度视效,4K 60fps画面也非常稳。在拍摄有一定距离的情况下,收音表现也很不错,狮子合嘴的那声脆响也得到了完美保留。
在夜景视频录制上,小米17的防抖表现是真不错,上坡路段的镜头稳定不抖,手持下即可获得稳定器一般的录制效果。夜景中录制灯效也不错,来回闪动的颜色亦可还原。不过画面的纯净度有待加强,想要对标苹果的话,这方面是必须进行改进的。
总结:小屏新标杆 加量不加价
最后再来说说其它配置,网络上提供了小米星辰天线组,配备小米T1+芯片加强信号表现。支持了24个5G频段,覆盖210个以上的国家和地区,涵盖了520家以上的运营商,一机在手即可走遍全球。
支持Wi-Fi 7 R2标准和5G-A网络,网络速度飞快。在有线数据传输上,USB-C 接口支持USB 3.2 Gen1,传输速度能达到5Gbps,需要传输视频文件或大量照片时,速度比2.0接口能快10倍。
在使用过小米17一段时间后,我们认定这是一款小屏旗舰的标杆机型,其满足了我们对小屏便携性和易用性的所有期望,甚至在加上手机壳之后,依旧有着十足的纤薄感。
在小屏机型的单手操控性优势上,小米17凭借更窄的边框进行了体验加强。而在小屏手机不太行的性能释放上,小米17更是脱颖而出,彻底打破了小屏手机在性能上的枷锁,让小屏手机也能畅快的打游戏。
标准版与Pro版之间的选择,是小米17难以回避的话题,其实这两部手机之间并不难抉择,想要更轻薄舒适的设计感,对手感有很高要求的话,选择标准版就好。而对影像有更改要求,又想体验背屏的话,就去选择Pro版好了。
另外,小米既然已经决定对标苹果了,那么与iPhone 17标准版也需要正面对话。这两部手机在设计和手感上是同等水准,甚至小米17还要更出色一些。当然,小米17的价格优势也是不容忽略的,保持4499元起价,再加上扎实的全面升级,如果你实在不知道该换什么手机,那入手小米17标准版,肯定是不亏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