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款产品均提供了程序自动、光圈优先、快门优先和手动等曝光模式。在快门优先曝光和手动曝光时,6款数码相机均提供了至少15秒的长时间曝光能力,这样慢的快门速度对于拍摄一般的夜景来说,已经绰绰有余的了。当然,在进行长时间曝光的时侯,我们必须考虑到数码相机的抗噪点能力。
ISO感光度方面,佳能的G6、Powershot S70两款数码相机都提供了最低ISO 50、最高ISO 400的感光度选择。卡西欧EX-P700和宾得Optio 750Z,也分别提供了最低ISO 80的感光度。至于索尼的DSC-P150、DSC-V3两款产品,最低感光度值只有ISO 100,不过索尼DSC-V3为用户提供了最高ISO 800的感光度。从ISO感光度的角度来说,懒猫比较偏向于拥有低感光度值的数码相机,因为这意味着成像质量更为细腻。但是,考虑到光线较为暗淡的拍摄环境的需求,我们又不得不考虑到高感光度所能够发挥的作用。综合多方面的考虑,懒猫认为卡西欧EX-P700和索尼DSC-V3所具备的ISO感光度较为理想,毕竟对于不少中端用户来说,ISO 100的感光度也足以满足需求了。
索尼DSC-P150
图片输出格式方面,6款数码相机均提供了JPEG格式的图片。其中,索尼DSC-P150只提供了JPEG格式,佳能G6和佳能Powershot S70另外提供了TIFF格式,卡西欧EX-P700和宾得Optio 750Z则另外提供了RAW格式,而索尼DSC-V3还同时提供RAW与TIFF两种格式。无疑,提供未经压缩的RAW或TIFF文件,对图像后期的编辑制作是大有好处的,从这点来看索尼DSC-P150处于劣势,而同时提供了RAW与TIFF两种格式的索尼DSC-V3则占据优势。RAW和TIFF两种格式各有优劣,因而要说哪一种格式更好、更适合于用户,那就要看用户的个人使用习惯了。
6款产品均提供了多种测光模式,足可以让用户应付日常拍摄中的各种需求。不过索尼DSC-P150所提供的测光模式要稍逊一筹,其他几款产品均提供了中央重点测光、点测光模式,以及评价测光或多区测光功能。这里要说明一下的是,佳能G6、Powershot S70更强调对焦点连动的功能,因此点测光主要是对所选定的对焦点进行测光,而不只是局限在中央测光点。
动态短片拍摄能力现在已经成为了消费级数码相机必备的一项功能。作为高端消费机型,这6款700万像素的数码相机也毫不例外地具备有声动画短片。其中拍摄能力最强的,非宾得Optio 750Z、索尼DSC-P150、索尼DSC-V3三款产品莫属。这三款产品均提供了每秒30帧、分辨率640×480的不限时拍摄能力,只要你的存储卡装得下就可以一直拍下去,足可以满足不少场所的短片拍摄需求。遗憾的是,索尼的两款机型在此精度下需要得到那价格昂贵的Memory Stick Pro记忆棒的支持。至于佳能的G5、Powershot S70两款机型,最高精度只有每秒10帧、分辨率640×480,而且单段拍摄长度只有30秒;即便是在每秒15帧,分辨率160×120的情况下,单段拍摄长度也只有180秒钟,应该说是表现最差的。卡西欧EX-P700呢,有声动画短片只能拍摄每秒15帧、320×240分辨率,应该说在VGA尺寸的短片大行其道的今天显得有些“滞后”了。
索尼DSC-V3
索尼DSC-P150并没有为用户提供自定义白平衡功能,这对于一款高端数码相机来说显得有些不可思议。自定义白平衡的意义是不言而喻的,这是精确控制色彩的最佳方式。
从这6款产品的身上,我们也看到数码相机上的LCD液晶屏正有越来越大的趋势。液晶屏的最小尺寸都已经到了1.8英寸,最索尼DSC-V3的液晶屏更是达到了2.5英寸的超大尺寸,可以说相当吸引人的眼球。不过我们也看到,索尼DSC-V3使用的是2.5英寸、12万像素的LCD液晶屏,佳能G6使用的是2.0英寸、11.8万像素的液晶屏,而宾得Optio 750Z、索尼DSC-P150使用的是1.8英寸、13.4万像素的液晶屏。这说明什么?说明佳能G6、索尼DSC-V3上的液晶屏,在理论上来说是颗粒感较强、显示效果较差的!在目前大尺寸液晶屏越来越流行的大环境下,索尼DSC-V3虽然拥有了大尺寸液晶屏作为卖点,但也在性能方面也作出了一定的牺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