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时,CCD只能算是实验室里的东西,谁也没有想到它能成为商品。因为,按照当时的技术水平,人们认为:运用大规模的集成电路技术、完美无缺地生产在一个集成块上具有10万元件以上的CCD,几乎是不可能的。一般的企业在搞清这个情况以后就从研究中撤了下来。而且,这还是一项很费钱的研究,据说从开发阶段直到实现商品化,索尼花在CCD上的钱高达200亿日元。项目研究虽然只花了30亿日元,但因为CCD的加工制造需要大量专有技术,实现大量生产时的技术积累过程难度最大,所以这方面投下了170亿日元。
终于在1978年3月,索尼制造出了被人认为“不可能的”、在一片电路板上装有11万个元件的集成块。以后,又花了2年的岁月去提高图像质量,终于造出了世界上第一个CCD彩色摄像机。在这个基础上再改进,首次实现了CCD摄像机的商品化。当时,CCD的成品率非常低,每100个里面才有一个合格的,生产线全开工运转一周也只能生产一块。有人开玩笑说:这哪里是合格率,这简直就是发生率!1985年终于诞生了第一部8毫米摄像机“CCD-V8”。从开始着手CCD的研究,直到生产出第一台8毫米CCD摄像机,已经经历了15年的岁月了。索尼接到全日13台CCD摄像机的订单,其中用的CCD集成块的生产足足花了一年。
从CCD开发到数码摄像机的商品化,仅仅是一个开端。真正实现与光学相机相匹敌的图像质量,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数码相机上最初使用的CCD虽然是将录像机专用品转用的,但是很快在数码相机专用CCD方面出现了“像素竞争”,静止画面用CCD质量迅速地提高了。
本文来自:硅谷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