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来看索尼H3的实拍照片,我注意到此次发布的相机虽然同样标明使用了BionZ引擎,但是在成像风格上明显和之前发布的T100、T20、W80/90等第一批使用BionZ引擎的产品有所区别,在之前我对于第一批使用BionZ引擎产品的成像风格并不是很满意,当时看到T100的照片明显颜色偏深偏暗,对比较浓烈,少了过去鲜艳清新的感觉,这一点我也从许多同事和购买了这些产品的用户身上得到了验证,大家都觉得索尼的风格变了。
不过此次T200、T70、H3的发布,从实拍的样张来看,索尼貌似又回到了过去清新的更个,画面在低感光度设置下显得十分干净通透,色彩方面却少了些过去索尼的鲜艳,显得比较清淡,不过这只是在成像风格设置在“标准”的前提下,当我把风格改成“鲜艳”模式的时候,我看到了往日索尼成像的风格,画面色彩鲜艳靓丽,尤其是红绿蓝三种主要的颜色,显得十分突出。这样一来,索尼又回归了大受好评的成像风格,而且还给大家一个标准色的选择。
38mm广角端 380mm长焦端
点击放大
另外要说明的是,H3所有的样张都是在宽容度设定在DR档上拍摄的,也就是让相机自动设定画面的对比宽容度,达到最佳优化效果。实际拍摄效果来看,我们也看到了明显的效果。因为在过去,要想让照片中的图象信息更丰富,画面多少会有些显得灰蒙蒙的感觉,感觉画面不够通透,对比度不高。而使用了索尼的DR设定之后,我发现画面中明暗部分均保留了不错的细节,而画面依旧保持高对比度的视觉效果,仍然比较讨好用户的眼球,这也能说明索尼DR高宽容度的设定是比较智能的。
最后要说的是,随着象素的提高,而CCD尺寸越做越小,CCD中象素密度越来越大,难免会对成像有所影像。仔细观察,我们可以发现,H3采用了1/2.5"英寸810万有效象素的CCD,感光度设定在最低ISO 100的时候,成像还算“干净”,但档ISO提升到250左右的时候,就算是照片中大片色块的区域内也可以看到杂块的产生,好在缩小之后看并不影响观赏效果。
点击放大
另外要说的一点是H3的紫边现象比较明显,尤其是在高倍数变焦之后,明暗对比强烈的边缘会有清晰的紫边产生,对于H3这种多镜片的镜头来讲也是难免的事情,不用太在意,毕竟紫边是长焦相机不容易甩掉的一个小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