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IL在路上
“目前,国内IT服务管理发展跟信息化发展非常相似,”中国IT治理研究中心的研究员李长征说,中国的信息化经历了起步、发展、成熟和完善阶段。同样,“按照ITIL应用的状况,可以分为四个阶段,起步、发展、成熟和完善阶段。”现在,国内大部分单位还处于应用ITIL的起步、发展阶段。部分单位在从发展向成熟演进,他们能够达到“人员可复用,管理可复用,资源可复用。”
像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信息技术中心、中国国际电子商务中心运行部,都达到了这个阶段。而达到完善阶段的ITIL应用,他们已经把IT服务管理融入到了整个企业的血液当中,能够做到根据自己的情况不断优化和完善,中国的某专业技术公司已经将ITIL融入到了其企业的整个管理中,“真正到了完善阶段,主要取决于企业的特质,像这家公司本身就比较重管理,所以信息化服务管理本身,也符合整体企业的管理风格。”李长征认为,其实很多企业在IT服务管理方面遇到的挑战不是信息化所特有的,而是中国企业管理方面不成熟在信息化中的表现。
对于目前大部分企业来说,他们还都处于起步至发展阶段。推行的很多都是事件管理、问题管理、服务台等基本的IT服务管理的流程,“他们还没有把IT服务管理最精华的理念应用出来,不过推广ITIL对企业的效益还是很大的。”
然而,要想真正的让ITIL为企业业务发展所用、为企业战略服务,中国的企业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ITIL,从启蒙到发展
在20世纪80年代的英国,当地政府认为提供给他们的IT服务质量不是很好,于是,指定英国中央计算机与通信局(CCTA,现为英国政府商务部OGC)开发一种方法以指导英国公共行政机构高效和经济地使用IT资源。
于是,在全世界范围内的有关专家、组织和政府部门的共同努力下,到20世纪80年代后期至20世纪90年代初期,英国中央计算机与电信局(CCTA)陆续发布了按照流程(Process)组织的有关IT服务管理的最佳实践,也就是最早的ITIL V1。
其实,用方法论来形容ITIL更加贴切,它是一套IT服务管理的最佳实践指南及标准,它更像是一种指导思想,企业利用这套框架标准来管理IT,能够使IT服务更满足于商业需求。它详细地描述了可适用于任何组织的全面地清单、任务、规程和职责,基本上,这些实践已经被定义为覆盖IT服务组织大部分活动的流程。
不仅是英国政府,世界范围内越来越多的企业、政府认识到了IT服务管理的重要性,并已经开始或正准备开始实践IT服务管理。他们将抽象的ITIL实践应用到不同的行业、不同规模的企业,让ITIL有了“血肉”。
美国宝洁公司曾经公开宣称,从1997年开始采用基于ITIL的IT服务管理方法体系,在随后的四年中节省了超过五亿美元的IT预算,其运作费用降低了6%~8%。还有美国波音公司(Boeing)、国际商业机器公司(IBM)等众多知名跨国企业的IT部门都非常推崇ITIL。
同时,这些企业实施IT服务管理的经验和教训又促进了IT服务管理方法的改进、提高和发展。于是,在2000年到2003年期间,英国政府商务部(OGC)发布了ITIL的全新版本ITIL V2。处在ITIL框架中心的服务管理流程被分成两个核心的部分:服务支持和服务交付。
到2007年5月30日,OGC又在全球发布了ITIL最新版本—ITIL V3,它包括本核心出版物,成为涵盖整个服务生命周期的完整的知识体系。
ITIL在路上
“目前,国内IT服务管理发展跟信息化发展非常相似,”中国IT治理研究中心的研究员李长征说,中国的信息化经历了起步、发展、成熟和完善阶段。同样,“按照ITIL应用的状况,可以分为四个阶段,起步、发展、成熟和完善阶段。”现在,国内大部分单位还处于应用ITIL的起步、发展阶段。部分单位在从发展向成熟演进,他们能够达到“人员可复用,管理可复用,资源可复用。”
像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信息技术中心、中国国际电子商务中心运行部,都达到了这个阶段。而达到完善阶段的ITIL应用,他们已经把IT服务管理融入到了整个企业的血液当中,能够做到根据自己的情况不断优化和完善,中国的某专业技术公司已经将ITIL融入到了其企业的整个管理中,“真正到了完善阶段,主要取决于企业的特质,像这家公司本身就比较重管理,所以信息化服务管理本身,也符合整体企业的管理风格。”李长征认为,其实很多企业在IT服务管理方面遇到的挑战不是信息化所特有的,而是中国企业管理方面不成熟在信息化中的表现。
对于目前大部分企业来说,他们还都处于起步至发展阶段。推行的很多都是事件管理、问题管理、服务台等基本的IT服务管理的流程,“他们还没有把IT服务管理最精华的理念应用出来,不过推广ITIL对企业的效益还是很大的。”
然而,要想真正的让ITIL为企业业务发展所用、为企业战略服务,中国的企业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ITIL,从启蒙到发展
在20世纪80年代的英国,当地政府认为提供给他们的IT服务质量不是很好,于是,指定英国中央计算机与通信局(CCTA,现为英国政府商务部OGC)开发一种方法以指导英国公共行政机构高效和经济地使用IT资源。
于是,在全世界范围内的有关专家、组织和政府部门的共同努力下,到20世纪80年代后期至20世纪90年代初期,英国中央计算机与电信局(CCTA)陆续发布了按照流程(Process)组织的有关IT服务管理的最佳实践,也就是最早的ITIL V1。
其实,用方法论来形容ITIL更加贴切,它是一套IT服务管理的最佳实践指南及标准,它更像是一种指导思想,企业利用这套框架标准来管理IT,能够使IT服务更满足于商业需求。它详细地描述了可适用于任何组织的全面地清单、任务、规程和职责,基本上,这些实践已经被定义为覆盖IT服务组织大部分活动的流程。
不仅是英国政府,世界范围内越来越多的企业、政府认识到了IT服务管理的重要性,并已经开始或正准备开始实践IT服务管理。他们将抽象的ITIL实践应用到不同的行业、不同规模的企业,让ITIL有了“血肉”。
美国宝洁公司曾经公开宣称,从1997年开始采用基于ITIL的IT服务管理方法体系,在随后的四年中节省了超过五亿美元的IT预算,其运作费用降低了6%~8%。还有美国波音公司(Boeing)、国际商业机器公司(IBM)等众多知名跨国企业的IT部门都非常推崇ITIL。
同时,这些企业实施IT服务管理的经验和教训又促进了IT服务管理方法的改进、提高和发展。于是,在2000年到2003年期间,英国政府商务部(OGC)发布了ITIL的全新版本ITIL V2。处在ITIL框架中心的服务管理流程被分成两个核心的部分:服务支持和服务交付。
到2007年5月30日,OGC又在全球发布了ITIL最新版本—ITIL V3,它包括本核心出版物,成为涵盖整个服务生命周期的完整的知识体系。
ITIL进中国
21世纪伊始,中国的用户们才逐渐开始了解ITIL,很多研究机构也开始了对ITIL的引进和研究。
2001年开始进行IT服务管理方面研究的中国IT治理研究中心,就从IT服务理念入手,对中国的用户进行推介,
当时接触到ITIL的中国用户也都有相见恨晚的感觉。中国国际电子商务中心运行部的刘通,2003年首次接触到了ITIL。“当时大家其实都感到了IT运维管理方面是有问题的,但是一直都没有很好的办法。见到ITIL的时候,我们就打算尝试一下。”
同样也是在2003年听到“IT服务管理”概念的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信息技术中心的郭强也有同感,“当时听到这个概念之后,我们就对它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到2005年12月, ISO20000正式成为国际标准,它是在ITIL的基础上发展而来,但是两者在框架上还是略有差距。与ITIL相比,ISO20000新增了业务关系管理(Business Management)、供货商管理(Supplier Management)和服务报告(Service Reporting)。ISO20000的出现让实践ITIL的用户有了奋斗的目标。
2006年末,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信息技术中心成为了获得ISO20000认证的首个央企。2007年,中国国际电子商务中心运行部也成为获得ISO20000认证的首个政府单位。
获得ISO20000的认证,意味着组织已经达到了世界公认的领先的IT服务管理标准,意味着组织的服务管理采用于IT服务管理最佳实践,确保为客户提供有效的、可靠的IT服务。
先苦后甜的ITIL大餐
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和中国国际电子商务中心,苦涩的ITIL路没有白费,借鉴ITIL使其IT运维体系趋于成熟。
“最初我们打算应用ITIL最佳实践的时候,还是有一点误区。”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信息技术中心通信网络管理经理郭强回忆说。“我们还是像以前选用一个技术一样,先从产品选起。”2003年就打算实施ITIL的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面对一片空白的中国ITIL应用市场,起先就尝到了实施ITIL之苦。
每个厂商都会按照自己的产品讲述ITIL,这让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信息技术中心觉得不太对劲。于是,在弯路走的还不太远的时候,他们迅速掉头,从自己的需求出发,找专业的厂商进行需求调研、流程梳理、工具制造,开始了ITIL落地之路。
同样在2003年接触到ITIL的中国国际电子商务中心,最开始并不十分清楚ITIL究竟能做到什么程度,于是他们自己调研、查找资料,摸索着进行着ITIL的应用,独自品尝着ITIL带给他们的酸甜苦辣。
2006年,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成为首家获得ISO20000国际认证的中央企业。
2007年,中国国际电子商务中心成为首家获得ISO20000国际认证的政府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