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还是把眼光放回AF-S DX尼克尔35mm f/1.8G,我一直觉得这支镜头与其说是接35 F2D的班还不如说是为了取代廉价的AF 50mm f1.8D痰盂在用户心目中的地位。为什么这么说呢?
AF-S DX尼克尔35mm f/1.8G出现的目的是为了“让DX幅面有一个相对廉价的大光圈标头”,这一点和尼康当年推出AF 50mm f1.8D的定位相当接近。而AF 35 f2D则显然是一款定位于中端为实现“小广角”而推出的大光圈定焦头——尼康从来没有打算把这支镜头当作DX标头来设计。
另外,不管怎么说,这支新镜在产品制造工艺和定价方面也更向低端靠拢。目前,AF 50 f1.8D的售价大概7-800元、AF 35 f2D的售价则要2300元左右,而新款的AF-S DX尼克尔35mm f/1.8G实际市场定价也就是1300元多点。
我手头正好有一支AF 50 f1.8D可以与AF-S DX尼克尔35mm f/1.8G做对比(下图中左侧为老款的AF 50 f1.8D,右侧的为AF-S DX尼克尔35mm f/1.8G)。
这两支镜头在高度方面差异不大但在直径方面则有明显差别。由于加入了宁静波动马达SWM,AF-S DX尼克尔35mm f/1.8G的镜身直径明显要比老头粗壮许多,但镜头滤镜口径倒是和老镜头一样,都是平易近人的52mm。这支镜头由于定位不高,因此还是工程塑料外壳,重量大约200克,还是属于比较轻便的类型。
相对于一些老款的尼康标头,这支AF-S DX尼克尔35mm f/1.8G采用了比较复杂的6组8片结构,其中还有一篇非球面镜拥护改善光学性能。从下面这张照片来看,我们会发现这两款不同画幅的“标头”在光圈叶片的安装方式上正好相反。AF-S DX尼克尔35mm f/1.8G采用了7片圆形光圈,这也是各品牌新镜通用的配置,我们可以利用它获得更柔和圆融,更自然的虚化效果。
在镜头卡口方面,两款镜头都采用了金属卡口,当然AF-S镜头在触点方面显得复杂一些,后组镜片似乎也是AF-S DX尼克尔35mm f/1.8G更大一些。我注意到相对老款镜头,这支AF-S DX尼克尔35mm f/1.8G在自动对焦时,手动对焦环并不会自动旋转。这个设计虽然很小,但实际上却是非常人性化的。
我在使用AF 50 f1.8D的时候,由于镜头比较短,所以手指常常会不自觉的摸到手动对焦环。由于老镜头在自动对焦时手动对焦环会跟着一起转动,所以持机的手感就显得有些古怪。我常常要提醒自己AF时手指不要碰到手动对焦环以免损坏马达,而AF-S DX尼克尔35mm f/1.8G则完全没有这个问题。当然,新镜头在对焦动作时候前组镜片不会转动——这也就不会对用户使用滤镜产生不良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