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来到了AF-S DX尼克尔35mm f/1.8G的实际拍摄段落,不过由于前面的简单测试我们实际对于这支镜头的画质已经充满了信心。本段落以及后面篇幅中的所有样张图片同样可以点击放大观看原图,不过需要提醒大家的是这些样张是使用尼康D80而不是D70s拍摄的。
由上而下,这些图片都在良好的光线条件下拍摄,光圈则F10到F2不等,基本可以体现这支镜头的整体画质。第一第二张照片虽然都是在F10较小光圈下拍摄的,不过拍摄的物体距离差距很大。第一张样张用于表现风景的细节以及画面中心与边缘之间的画质差异。当然,在这种相对较适宜的光圈下我们并不会发现镜头中央边缘的成像差异,总体还是相当锐利的。
而第二张画面的对焦距离相当近,几乎用足了AF-S DX尼克尔35mm f/1.8G的30mm最近对焦距离。虽然放大倍率不大,但是利用这支标头拍摄一些特写照片也是不错的。我相信画面中呈现出来的物体细节与良好质感一定会打动不少关心这支镜头表现的读者。
作为一款略显老旧但依然风头不减的“常青”机身,尼康D80直到09年初依然是市场上最受欢迎的尼康机身(甚至影响到了后续机D90的销售),而我也觉得这个档次的机身搭配AF-S DX尼克尔35mm f/1.8G镜头是一个非常不错的选择。
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我觉得尽管D40系列和D60看起来似乎更适合AF-S镜头,但我想愿意购买一款定焦镜头的人未必会是那些使用D40系列或D60的入门用户;当然了,用这款镜头的人应该也不太会是那些选择尼康D300等昂贵旗舰的高级发烧友(他们通常会选F1.4或者其他更贵的产品);所以,我觉得那些因为预算不很高而选择相对廉价,但又看重性能和表现力的D80的用户才是这款镜头的主要客户群。
下面这张样张为F5.6光圈拍摄,此时镜头的锐度和解析力同样得到了很好的发挥。作为一款标准镜头,我通常的评价就是“可近可远”,用AF-S DX尼克尔35mm f/1.8G拍摄风景也好,局部的特写也好,人像也好还是花花草草也好,这种镜头的通用性实在是最佳的。我以前曾经在适马 30mm f1.4 HSM的评测中写过,如果从此就只能选用一支镜头拍摄的话,我肯定会选择它。这一方面是因为好镜头带来的好画质,同样也因为标准镜头50mm焦距在取景构图方面的通用性。
下面是几张运用较大的光圈(F2)拍摄的AF-S DX尼克尔35mm f/1.8G样张。为了保证画质,在良好光线下拍摄时我还是略略的收缩了一点点光圈。很显然,对于这种小场面特写,AF-S DX尼克尔35mm f/1.8G的表现很能令人满意。尤其是圆形光圈的应用,使得镜头的焦外显得非常自然。虽然这样的表现还无法动用诸如“油润”、“奶油一样化开”这种煽动性很强的字眼(那是要给神头们留着的),但一款定价仅仅千多元的镜头有这样的表现还是很让人心动。
紫边问题。在强烈的明暗对比时我的确发现这支镜头有一些以红色为主的镜头色散,但程度非常轻微。而明亮的紫边却始终没有在我的样张拍摄中出现,或许是因为尼康D80的算法问题?总体而言,尽管没有ED镜片的加入,但是由于有了一片非球面镜,所以这款定位并不高的DX标头在紫边与色散控制方面做的要比我原先预想的好很多——事实上随着技术的进步,尼康的新镜头(也包括其他品牌新开发的镜头)在这个方面的提高的确是有目共睹。一些中端甚至是初级的新镜头在这些方面的表现甚至要比一些当年的“牛头”、“神头”还要出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