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证实这种DX镜头用在FX机身上的理论,我带着AF-S DX尼克尔35mm f/1.8G和D3机身跑去吴江路拍摄夜景,最终发布了一篇相关博客。
在这次拍摄中,我时而采用相机的FX全画幅模式,时而又切换到DX模式。所以,最终出来的影像一会是35mm小广角,一会又是52.5mm的标头视角,难怪有网友在我的博客中打趣的说我这种做法是定焦镜+“变焦”机。
夜景,尤其是大光圈下的夜景看来是最能掩饰画面上暗角的拍摄场景了。在这种情况下,即使画面中的确有一些暗角也往往会被昏暗的场景所掩盖掉。通常情况下,观众会特别关注画面中央明亮部分,而忽视边缘部分——所以即使真的有些可见的暗角以及画质下降也不会引起太大的关注。至少,如果我不告诉你这几张照片是采用DX镜头在FX画幅下拍摄,你也不会立即意识到画面的暗角问题吧。
35mm的原始焦段,同样适用性很广泛,用来拍摄吴江路这种人流嘈杂,场景繁复的场景,出一些以纪实为主题的作品还是很合适的。淡淡的暗角效果,反而很好的烘托了画面的气氛,使观者的目光更向画面中央的主题聚焦。这种效果,其实也是目前一些主流的影像后期处理中的常见手法。
下面这张照片同样是在FX幅面下拍摄,我们会发现AF-S DX尼克尔35mm f/1.8G这支镜头在FX画幅下,实际的边缘画质也并没有下降的太明显。不过,这张照片也显示出这支镜头有一定的桶型畸变(在DX幅面下同样如此)。如果想用这支镜头拍摄很正规的建筑照片,恐怕并不太合适。
下面几张照片,体现的是AF-S DX尼克尔35mm f/1.8G应用在尼康D3的DX幅面上的表现:52.5mm焦段展现的视角、F1.8的最大光圈、7片的圆形光圈以及宁静的SWM马达,当然还有一个超强力的机身构成了这些看起来赏心悦目的画面。
可以注意观察下面这张画面的焦外,事实上在D3的样张库里还有一张我使用AF-S DX尼克尔35mm f/1.8G拍摄的,完全失焦的照片。那张照片或许能够更好的展现圆形光圈的焦外特性。
这篇评测的最后一张样张,要送给家里可爱的宠物小猫“小刚度”。在搬了新家后,我一直没有找到一款合适的镜头与机身来给它拍特写。不是机身高感光度画质一般就是镜头光圈太小或者焦距不对,总之始终没有办法在夜间室内灯光环境下给小家伙拍下清晰的照片。终于,AF-S DX尼克尔35mm f/1.8G与D3的组合解决了这个问题。在样张库里面,还有另外一些路边拍摄的小猫照片。想来如果是D700机身搭配这支不大的DX镜头,或许在外观上更搭调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