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汗本来是人体调节体温、排汗的正常反应,但如果出汗方式、汗量、颜色或气味有变化,可能就是身体在亮红灯了,得注意了!下面从中医角度给大家科普一下常见的几种出汗情况:
自汗
不是因为天气热或者吃了发汗药,平时就容易出汗,这就是自汗。多半是肺气虚、阳气不够,身体兜不住汗,所以经常感觉没力气、气短、怕冷。小朋友佝偻病或者甲亢患者容易出现这种情况。
盗汗
睡觉就出汗,一醒汗就停,这就是盗汗。一般是阴虚火旺,阴液压不住阳气,汗就悄悄流出来了,还可能伴有手心脚心发热、口干、失眠。肺结核病人比较常见。
战汗
先发抖一阵,然后大汗,这多出现在高烧等热病过程中,是身体和病毒打架的表现。如果战汗后体温降了、人也清爽了,说明身体赢了。但要是出汗后手脚冰凉、烦躁不安,那就是身体撑不住了,情况危险!
绝汗
病情很重的时候,汗一直流个不停,还可能伴有呼吸急促、四肢冰凉、脉弱等,这是阳气快脱了的信号,常见于心衰、休克等严重情况,必须马上就医!
头汗
只有头上出汗,可能是上焦有热或者湿热内郁,常见于阳明热证或者湿热体质。如果重病或老人突然头汗多,可能是虚阳上浮,要警惕。不过小娃睡觉头上出汗,只要没别的不舒服,一般不算病。
偏汗(半身汗)
一边身子出汗,另一边不出汗,可能是风痰、风湿阻住经络,也可能是气血不调。风湿或偏瘫的人容易出现,老人偏汗还可能是中风前兆。
冷汗
怕冷、手脚冰凉还出汗,这种一般是阳虚、卫气不足,也可能是被吓到了。常伴有脸色苍白、没精神、便稀、尿清、舌淡等寒症表现。
其他小常识:
- 手心出汗 → 紧张过度
- 胸口出汗 → 想事情太多
- 一动就出汗 → 不是胖就是虚
- 糖尿病人出汗 → 有点甜味儿
- 肝硬化患者出汗 → 有股肝腥味儿
推荐几款止汗食疗:
1?? 百合粥
润肺止汗,适合肺热出汗多的。
做法:百合20克+粳米50克煮粥,熟了加点糖再煮10分钟。
2?? 黄蓍粥
固表止汗,适合自汗。
做法:黄蓍20克煎汁,用汁煮粳米50克,加糖温着喝。
3?? 浮小麦饮
适合小朋友晚上盗汗或者白天睡着出汗。
做法:浮小麦15克熬汁100ml,加红糖调味。
出汗这事,别小看,有异常赶紧重视起来,必要时得看医生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