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节简单说下哈——每年农历八月十五,就是传统的中秋佳节啦!这天正好是秋天的中期,所以叫中秋。按照咱老祖宗的历法,一年分四季,每季又分孟、仲、季三段,所以中秋也叫仲秋。而且八月十五的月亮比其他月份的满月更圆更亮,所以还叫月夕或八月节。这天晚上,大家抬头看着又大又圆的月亮,就会特别想跟家人团聚。在外漂泊的人也会借着月亮表达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所以中秋又被称为团圆节。
古代的时候,咱们就有秋暮夕月的传统了。啥意思?就是祭拜月神嘛!到周朝的时候,每逢中秋夜都会举行迎寒和祭月的仪式。家家户户会摆上大香案,放上月饼、西瓜、苹果、红枣、李子、葡萄等各种好吃的,其中月饼和西瓜必须得有,而且西瓜还要切成莲花形状!然后把月亮神像放在面向月亮的方向,点上红蜡烛,全家人按顺序拜月,最后由当家主妇切开团圆月饼。切之前得先算好家里一共多少人,不管是在家还是在外面的,都要算进去,不能多也不能少,还得切得一样大。
还有一个传说挺有意思:古时候齐国有个丑女叫无盐,小时候特别虔诚地拜月,长大后因为品德出众进了宫,但一直没被宠幸。有一年八月十五赏月的时候,天子在月光下看到她,觉得她美极了,后来就立她为皇后。从那以后就有了中秋拜月的习俗。还有月中嫦娥的故事,因为嫦娥长得超好看,所以很多少女拜月时都希望自己能像嫦娥一样漂亮,貌似嫦娥,面如皓月。
到了唐朝,中秋赏月、玩月可流行了!北宋的时候,在京城八月十五晚上,不管贫富老少,大家都穿上成人的衣服,焚香拜月,许下心愿,祈求月亮神保佑。南宋的时候,民间开始流行互相送月饼,寓意团圆。有些地方还会舞草龙、砌宝塔啥的。明清之后,中秋节的风俗越来越丰富,比如烧斗香、树中秋、点塔灯、放天灯、走月亮、舞火龙等,可热闹了!
现在虽然月下游玩的习俗没以前那么流行了,但设宴赏月还是很常见的。大家一边喝酒一边赏月,庆祝美好生活,或者遥祝远方的亲人健康快乐,一起千里共婵娟。
中秋节有很多有趣的习俗,形式虽然不同,但都寄托着人们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未来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