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是电脑电源的问题,P3和P4不一样
P3一般是20针的接口,功率大概150W
P4是24针的接口,功率能到300W
老一点的P3机器可以用P4电源,但P4的机器不能用P3电源,因为功率不够带不动
电脑电源其实一直是根据行业标准在变的,尤其是这十几年电脑发展快,电源也跟着升级换代了不少次。主流的标准有这么几个:
最早是PC/XT标准,IBM最开始做个人电脑的时候定的
后面是AT标准,也是IBM早期PC/AT机搞出来的,那时候最多输出190W左右
再后来就是ATX标准了,这是Intel 1995年提出来的,一直沿用到现在,中间也更新了好几次版本。现在国内最常见的就是ATX2.03和ATX12V这两个标准,其中ATX12V又细分了好多版本,比如ATX12V1.2、ATX12V1.3、ATX12V2.0这些。
来具体说说它们的区别:
ATX和AT相比:
1. 把原来的开关去掉了,改由主板控制开关,还加了个待机电流,让主板可以唤醒电源这些功能
2. 首次引入+3.3V电压输出,电源和主板连接的接口也有改进
ATX12V和ATX2.03对比:
1. ATX2.03是1999年前后的电源,那会还是奔腾二代三代的时代,没有P4那个4针接口
2. ATX12V加强了+12V供电的能力,对电流、峰值、滤波电容这些都有新要求
3. 增加了一个4pin的插头,专门给P4处理器供电,电压就是+12V
4. 还增强了+5VSB这个电压的输出能力,主要是为了更好地支持即插即用和唤醒功能
再说说ATX12V各个版本之间的区别:
ATX12V是专门为支持P4处理器设计的ATX标准,现在也是主流标准之一。它又有多个版本:
- ATX12V_1.0:2000年2月出的,算是P4时代的第一版电源标准,加了个P4专用的4PIN接口
- ATX12V_1.1:2000年8月更新,在上一版基础上加强了+3.3V的供电能力,主要是应对当时AGP显卡功耗上升的需求
- ATX12V1.2:2002年1月发布的,在之前的基础上把-5V输出取消了,同时对开机时间做了新的规定
总之就是不同时期的电源标准不同,买的时候注意匹配自己的硬件就行,不然容易带不动或者开不了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