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分解一下:
1. 双十一与双十二的区别?
2. 双十一与双十二哪个优惠力度大?
问题一:
本质区别:双十一的主会场是天猫店铺,双十二的主会场是淘宝店铺。
问题二:
首先应该明确双十一真正的优惠到底有多大
11月30号中国消费者协会发布《“双11”网购商品价格跟踪调查报告》,报道称:在今年宣称参加“双11”促销活动的539款非预售商品中,不在11月11日也能以“双11”价格或更低价格(不考虑联动活动情况)购买到促销商品的比例达78.1%,与2016年同期相比有所增加。先涨价后降价、虚构“原价”、随意标注价格的情况较为突出。

(图片来源:慢慢买比价网)
曝光的套路:
优惠规则复杂 价格不降反升
对非预售商品的调查体验发现,今年的“双11”促销活动中,一些平台和商家优惠活动规则设置复杂,打折、满减、红包、优惠券、津贴等多种"优惠"方式叠加,附加各种限制条件与使用顺序,促销规则晦涩难懂,消费者很难推算出商品的实际销售价格,降低了消费者的网购消费体验。
“定金”≠“订金”
调查体验发现,不同平台和商家预售规则、支付定(订)金和尾款时间不尽相同。
所谓预售,即商家使用支付定金(订金)的方式,让消费者提前购买,“双11”当天支付尾款,“双11”后发货。然而,预售活动背后存在的问题却不容小觑。许多商家刻意混淆“定金”与“订金”。一般来说“定金不退,订金能退”。
可高可低的“原价”
对129款预售商品价格行为调查体验情况来看,预售商品价格相对规范。但也发现4款商品存在价格问题,如:
涉嫌以“划线价”形式虚构“原价”
预售价格不如“双11”当天价格优惠
预售价格频繁变化
定金随意变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