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像行摄> 相机&摄像机> 评测

颠覆——本站索尼DSC-R1数码相机评测报告

PChome | 编辑:徐嘉
原创
2005-11-03 00:00:00

【PChome概述】在标题上加上“颠覆”两字,对于SONY DSC-R1来说绝非言过其实。我们以往曾给过多款产品诸如“革命性的”、“超前”、“巨大进步”甚至“飞跃性”之类评价,然而这一切的一切在R1面前都显得是那样的小儿科。当SONY在昨天(11月2日,落后于海外发布整整2个月)正式向中国市场发

真正具有颠覆性的索尼R1

简略的来说,从廉价的CANON 300D这款入门级别DSLR发布后,我们已经不能象以往那样简单的依靠产品光路设计来区分一款数码相机的定位了。尽管单镜头反光数码相机在很长的岁月中一直给人“专业使用”的印象,但当人们发现其实只要花上与消费级别相机差不多价钱就能买到一套DSLR套装时,我们终于不得不承认其实在DSLR阵营里也有“入门产品”,也有“消费级别”的货色。

当DSLR把它的产品下沿延伸到传统消费级别DC的行列中去后,传统的消费级别DC在做着什么样的回应呢?首先当然要巩固消费DC的传统阵地——小型化,轻薄化的便携机种显然与需要换镜头的DSLR产品有着天壤之别。即使是专业的DSLR用户也很难拒绝在自己相机包里再塞入一台体积小巧,外观精致,操作方便的时尚DC做副机。另一方面,依靠消费级别DC感光元件尺寸比较小,而相应镜头也可以做的比较小的特性,消费级别DC们大打“长焦”牌或者“全能”牌。一时间,拥有10X、12X甚至15X惊人光变能力的产品风生水起,同时全手动、全功能、全防震等新兴特性也一应俱全。反正凡是DSLR能有的功能都要做到,DSLR所没有的功能消费级别DC也要统统做到!

但是,无论怎么玩,消费级别DC依然有一个巨大的局限,那也就是感光元件的尺寸问题。这个问题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正如我们前面所说的,小型化的感光元件可以让设计人员设计出尺寸同样小巧的大变焦比镜头,同时相机机身也相应可以做的很小;另一方面,由于不得不在这样小面积上集成数百万个细小的感光元件,高密度也导致了感光元件之间存在电气干扰的问题。同时,过小的感光面积也造成了单个元件的感光性能不佳,最终造成了消费级别DC在高感光度下画面噪点杂讯严重以及曝光宽容度小,画面容易出现死白过曝或者全黑欠曝的现象。

相比之下,由于DSLR类产品的感光元件普遍面积较大,在相同象素情况下感光元件排列的密度比较小,相互干扰情况也就减轻了,因此DSLR产品能够拥有比消费级别DC更纯净的高感光度画面,同时曝光的宽容度也有所提高,画面能表现出更丰富的明暗层次,画面细节也就更为丰富。

一键看全文
上一页

每日精选

OPPO Find X8系列新品发布会

2025-04-10

OPPO Pad 4 Pro全面评测

2025-04-09

OPPO Enco Free4星瀚银图赏

2025-04-08

OPPO Watch X2 Mini图赏

2025-0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