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像行摄> 相机&摄像机> 评测

颠覆——本站索尼DSC-R1数码相机评测报告

PChome | 编辑:徐嘉
原创
2005-11-03 00:00:00

【PChome概述】在标题上加上“颠覆”两字,对于SONY DSC-R1来说绝非言过其实。我们以往曾给过多款产品诸如“革命性的”、“超前”、“巨大进步”甚至“飞跃性”之类评价,然而这一切的一切在R1面前都显得是那样的小儿科。当SONY在昨天(11月2日,落后于海外发布整整2个月)正式向中国市场发

根本性的改变在于感光元件尺寸

当其他厂商的设计人员正在为如何才能让消费级别DC那小小的感光元件拥有与DSLR类产品近似的性能而苦苦思索时,SONY走出了大胆的一步。尽管类似富士S9500这样的产品能够通过改进电路设计,加强画面降噪能力来提高产品画质,但SONY觉得那只是一种“治标不治本”的方法,真正消除消费级别DC与DSLR在感光元件方面差异的办法只有一个——那就是让消费级别DC用上与DSLR一样大小的感光元件!

让消费级别DC用上DSLR的感光元件!这是一种多么彻底,多么直接的解决方法啊!换个大一点的感光元件,这听起来似乎很容易,但实际情况却并非如此。

首先,SONY必须拥有可用的大尺寸感光元件,好在这个问题对SONY之家世界最大的感光元件提供商来说并不是什么大问题。既然它能为尼康于柯美提供DSLR用的感光元件,那么为自己的新品准备一块1030万象素APSC幅面的CMOS感光元件也就是理成章了;其次,是镜头与机身。我们对于SONY在DC机身方面的开发能力从来没有表示怀疑,前几代消费级别DC旗舰(F717、F828)在机身设计方面都能令人相当满意,相信R1的设计人员不会在这方面让我们失望。镜头,无疑还会采用蔡司的T*镜头,但过去SONY DC上的蔡司镜头都是为小幅面感光元件所设计的,它是否能有效应用在大幅面的APS感光元件上?这一切必须要看R1的实际表现了。

接下去,还有一些比较复杂的问题。比如:

R1是一款EVF式的类单反相机。也就是说,和其他消费级别DC一样,本机要使用感光元件进行实时的取景。以往的任何一款采用大型感光元件的DSLR产品都无法做到这一点,在我们印象中只有富士的S3PRO能勉强提供30秒的黑白动态取景,这问题似乎与大面积感光元件的耗电情况有关系。那么SONY是如何解决感光元件实时LCD取景与电池电力供应之间的关系呢?还有,大面积的感光元件对于散热要求很高,而要进行实时取景的LCD屏幕又是一大热源,那么这个加热与散热之间的问题又是如何“摆平”的呢?

我们现在已经知道SONY使用在R1上的这块CMOS元件的面积是上代消费级别旗舰F828的5倍,据说该元件具备2。5倍于F828元件的动态范围(感光元件的间距从F828的2.7微米提高到5.49微米,密度大大降低了),同时还能有效的把工作功耗从750微瓦降低到200微瓦(节能是CMOS相对CCD元件的一大特色)。那么它是否真的能为R1带来极其优异,可以媲美DSLR的画质?R1在机身性能与实际操作方面是否能够达到能与这块惊人的感光元件相匹配的高度?

感谢SONY中国公司在第一时间为我们提供的这台DSC-R1测试样机。我们虽然不太清楚本机的其他配件情况,但从主机本身来看应该已经是准备上市的实际销售版本。相信我们对于这台R1的简单试用,将会对网友们的未来选购带来一定帮助。

一键看全文
上一页

每日精选

OPPO Find X8系列新品发布会

2025-04-10

OPPO Pad 4 Pro全面评测

2025-04-09

OPPO Enco Free4星瀚银图赏

2025-04-08

OPPO Watch X2 Mini图赏

2025-0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