吊兰叶片发黄的原因 花卉叶片失绿发黄,往往是在蔚养过程中对水、肥、光照等管理不善造成的,其症状和防治方法简述如下: 水黄花卉顶部嫩枝叶呈浅黄或萎缩,老叶暗黄、脱落。原因是积水久湿,土中缺乏氧气,部分须根腐烂。应迅速停水,松土,在不损伤根系的前提下,掘出部分土壤,填入干燥的营养土,并在土中埋吸湿纸、海绵、棉纱之类吸水性强的吸水物。 旱黄花卉顶心和新叶叶色正常,而下部老叶片逐渐向上干黄脱落。原因是长时间不松土,土壤板结,水浇不透或脱水,引起下部枝叶老化。其措施是放半荫处,稍浇些水,并喷叶面水,然后再松土浇水。浇透水后,可用细铁棍在土内戳若干孔眼,同时将土面的裂隙疏松密封,以防脱水。 肥黄新叶肥厚有光泽,但叶面皱缩凸起,不舒展,老叶逐渐变黄而脱落。原因是施肥量大过浓,应即停肥,并遮荫以降低土壤温度,控制肥效挥发。同时大量浇水,稀释肥液。 饥黄又称缺肥黄,其枝细弱,叶薄嫩黄,无生长萌发力。原因是长时间未换盆,植株大,花盆小,盆土缺少营养物质,须根盘结过密又衰老。应及时倒盆换土,逐渐增加液体肥料,促其恢复生长能力。 光照花卉对光照的要求,有喜光、喜半荫和耐荫之别。强光,枝叶枯黄,萎蔫,焦梢,如文竹。弱光,枝节徒长,花小花少,叶片嫩黄脱落,如月季。原因主要是对花卉喜光程度、生活习性了解不够,室内摆放位置方向不恰当。只要根据花木喜光程度合理摆放,心爱的盆花就会叶茂枝繁,花色艳丽。 花木叶片发黄,还有土壤酸碱度、病虫害、药害、高低气温变化、缺微量元素、通风不良等因素。至于枝叶新陈代谢,移栽后营养水分失调,休眠期叶片凋谢,则是植物的正常生理现象 吊兰的栽培 吊兰是极为常见的室内盆栽观赏植物,可以作为架上观赏植物或吊挂观赏植物。全草可入药。是净化居室空气比较理想的植物。有人认为在居室栽培吊兰,没有栽培其他兰花那么受人喜欢。不如多栽培几盆自己喜欢的兰花。其实吊兰不是兰花,兰花不具净化居室空气的功能。 吊兰(ch lorophytum comosum )又名桂兰、挂兰、折鹤兰。是百合科(liliaceae),吊兰属的植物。我们常见到的有: 金边吊兰,叶片边缘金黄色。 银心吊兰,叶片的主脉周围具有银白色的纵向条纹。 宽叶吊兰,叶片宽线形全缘或微微具有波皱。 吊兰原产于热带、亚热带地区,主要在南非,在我国主要分布在西南部和南部地区。属于多年生常绿草本植物。根状茎短,具簇生的圆柱形肉质须根。叶片基生,细长,较坚硬,鲜绿色,全缘或稍具有波状。从叶丛中抽出走茎,花后形成匍匐茎,并在节间处伸出气生根发出新株。花茎细长,常高出叶面,花小,白色,较多小花成排族生于顶端,形成总状花序。花期春、夏季。 吊兰栽培管理比较容易。叶片对光线反应敏感,光线不足,叶浅绿色或黄绿色;光线过强,叶枯黄,甚至死亡。适合生长在20℃左右。在生长旺季要充分浇水,保持盆土湿度,高温天气适当向叶面喷水,冬季减少浇水量和浇水次数。分株繁殖极为容易,一般在早春分离老植株根丛另行繁殖,或在全年任何季节剪取匍匐茎上的幼体栽植在土内。每年早春进行换一次盆,修剪除去多余的须根,用排水良好的腐叶土重栽在盆中,先放置在隐蔽处,待植株恢复生长后,在移到合适的位置。在夏季生长旺盛季节,每10-15天施一次稀薄液肥,并经常用与室温相等的清水喷洒叶面。 吊兰的病虫害有半球灰蚧等。主要造成叶片发黄,叶片高度硬化,生长不良,形成许多圆形或卵圆形网眼。防治方法主要有去处病叶和扑杀成虫。